红树林心理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在广州市成功召开
2024-12-04
守护心灵 共筑未来
红树林心理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在广州市成功召开
为庆祝红树林心理十八周年,2024年11月30日,红树林心理机构在广东省应用心理研究会、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广东省青少年心理志愿服务总队的支持下,举办了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中国青少年的抑郁障碍检出率较高,特别是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到24.1%。这一数据警示我们,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承接前两届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关于青春期心理特征,青少年抑郁、焦虑的识别,厌学、拒学及危机事件的处理与应对等主题,本届论坛围绕【守护心灵,共筑未来】的主题,从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精神科青少年心理障碍临床经验、心理咨询师从与青少年与父母工作的体验等部分,多层次、全方位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红树林心理创始人、广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校外导师尤红老师首先进行了开场致辞。
尤红老师从社会环境及心理咨询工作实践的经验相结合的角度出发, 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群体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发生率不断提高,红树林心理接待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比例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来访因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进入到心理咨询中。
红树林心理作为一家始终肩负社会责任感的心理咨询机构,希望能够通过三届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将成立18年来与众多青少年及其父母心理服务的实战经验分享给社会,特别是心理老师和青少年父母,期待这些经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广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现状》的主题分享中,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贾福军教授介绍了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和服务需求调查的成果。
广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为17.3%,低于国家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出的目标,其中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最大,与青少年抑郁、焦虑等症状有明显关联性。
在《从“心”打开孩子爱学习的动力》主题分享中,红树林心理联合创始人舒幼娥老师,从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出发,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动力是从未满足的需求中来”的观点,建议家长通过培养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观念、减少电子产品的接触、不硬塞学习任务的方式,帮助孩子适当保持“饥饿感”,同时也根据孩子的性格特质和兴趣方向,促进孩子的成长性需求。
在《如何在“卷”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内心的力量》主题分享中,广州市应用心理研究会会长叶茂林教授结合近期社会热点事件,谈到了在社会压力之下,学习缓解压力方式的重要性。
通过觉察身心变化、接纳自己的缺点、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健康的体魄,保有开放有弹性的心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积极应对生活、工作中的挑战。
在《父母的婚姻关系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的分享中,红树林心理陈琳老师指出,家庭是孩子心理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孩子心灵的塑造者,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质量,对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自我认知和自尊水平、情绪管理能力、社交能力、价值观与人生观、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作为心理咨询师,陈琳老师给关系不和谐的父母提出了四点实用的建议,呼吁父母重视婚姻质量,以爱与责任为孩子的心灵保驾护航,让家庭成为孩子心理健康的港湾,培养出心理健全、积极适应社会的下一代。
在《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感》主题分享中,红树林心理 黄欣老师从亲密关系在家庭中的代际传递说起,谈到了父母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未满足的失落感、不安全感和其他的原生家庭创伤,可能会在养育下一代的过程中造成亲子关系的困难和阻碍。
对于“完美主义”的追求,可能让会人们误以为只有“同步”、“协调”的关系体验才能带来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发现,稳固关系中的安全感,实际上来自于在“混乱”的互动中不断修复冲突、误解等错位的关系体验。在亲密关系中,不需要追求完美,必要的冲突可以加深亲密感和联接感。
在《拥有心理学头脑有多爽》的主题分享中,红树林心理何谓老师结合自身的学习成长经历,分享了学习心理学对自我认知、学业期待、人际关系以及家庭环境等四个方面带来的益处,希望更多父母能够了解心理学,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根据自身性格特质调整在学业上的期待,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形成相互支持的家庭环境。
主题分享环节结束后,广东省应用心理研究会秘书长邓铭亮进行总结发言,祝贺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的顺利召开,希望红树林心理机构在未来能够继续携手广东省应用心理协会,继续开展公益分享活动,提高公众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助力。